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仪陇模式”扶贫案例

琳瑛村扶贫互助社是贫困户的贴心人

 

仪陇县马鞍镇是朱德同志故里,琳瑛村所辖8个社、农户426户、人口1588人。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人口117人。享受低保户92户、94人。全村以种养业、劳务输出为主要收入来源。于2017年引进省农科院研发的国际先进水果樱花脆李,已栽种900余亩。计划养龙虾200亩,种植商品蔬菜300亩,建经果林苗圃场200亩作为立村产业。

琳瑛村于200910月在村内成立了扶贫互助社。成立时国家给了配置周转资金15万元。入股社员107户,入社资金10.7万元。在当时扶贫互助社制定的章程的制约下,运转了四年之久,效果不是很明显。每户社员入社不超过1000元,借款只能5000——10000元,难以满足村民信贷需求。2014年,商务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利用UNDP普惠金融体系建设项目,在仪陇开展了扶贫小额信贷创新项目,与县扶贫移民工作局合作,成立了民富农村可持续发展服务中心,对县内所有互助社进行整顿,根据农户的实际需求,实事求是地对原有扶贫互助社的规章制度进行了调整和完善,根据各互助社的实际情况修改了互助社章程。在UNDP项目实施两年里,琳瑛村互助社现已有入股社员200余户,股金246万元,入社女性186户(占社员93%),股金92万余元,入社贫困户37户(占全村贫困户84%),股金12万余元。2017年累计放款金额达298万余元,借款女性52户、112万余元。贫困户31户(占全村贫困户71%)、90余万元,贫困户借款金额比入社股金多78万元,是入社股金的7.5倍。互助社规模壮大后,给琳瑛村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使人人享受普惠金融得到了真正的落实,覆盖了其它银行服务不到的最底层人群。互助社是接地气的经济服务组织。

琳瑛村互助社自壮大发展之后,与其未成立扶贫互助社前有其鲜明的比较,有明显的发展。前些年,农民要发展生产需要资金,首先想到的是找农村信用社解决困难。但自从信用社升级成立了农商银行后,对农民的服务突变,改为重点支持大户和企业。对农村弱势群体扶持力度相应减少。而且,农商行的手续繁多,办理复杂。他们对农户情况不熟,农户也无担保抵押,农商行担心风险不愿意给农户贷款。农商行成立前,全村在信用社借款壹百多万元。农商行成立之后,全村借款只有几十万元了。村里的互助社成为替代农商行为农户提供信贷服务的组织。

琳瑛村互助社的成长和发展得到社员和村民支持,因为与他们密切联系、时时关心和支持社员的生产生活,使他们在互助社中受益,成了贫困人群中的贴心人。扶贫互助社严格按章程执行,牢记扶贫、扶小、扶弱的宗旨。首先支持发展我村传统产业、种养业和养殖业。  

案例一:一社现年61岁的张明常,家中人口4人,是建卡贫困户。居住在河岸、门前一河经常有外地人来此流水养鸭。自小就养鸭子的他,也曾几度外出务工,但都因身体和家庭原因(妻子有间歇性精神病需要治疗和照顾),未能挣下多少积累,当村里好些人都住上小洋楼时,他由于经济困难,仍然住在土坯房里继续小打小闹干他的老本行。为加快发展,尽早脱贫致富,2014年末,张明常申请加入了村扶贫互助社,同时向互助社申请借款扩大养鸭规模。张明常在村互助社管理人员的建议下,凭借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利用村里河流进行流水放养,坚持不用配方饲料,用粮食、野草搭配饲养,采取蛋鸭和肉鸭混养的,产出的土鸭蛋供不应求,出栏的肉鸭也品质优良,一些当地的消费者和餐厅老板都慕名去订购。2015年以来,张明常在村互助社资金的帮助下,缺钱借,有收入时还,累计借款22000元,养殖规模从以前一年几百只陆续增加到上千只、万只,2016年累计出栏肉鸭1万余只,鸭蛋60000多枚,目前存栏蛋鸭300多只,肉鸭1000多只。
“昨年嘛,总共卖了10几万元,纯收入至少有5万元嘛”,说起这昨年的收入,张明常脸上乐开了花。“多亏了村上有个互助社,不然我的规模也扩大不了这么快,他们不但给我提建议,还帮我卖鸭子”。
当大家议论到他家应该算是靠自己脱贫致富了,张明常说脱贫算是脱了,致富还要继续努力。


“民富中心”模式农村合作金融案例之一


案例二:一社陈桂财家中危房改建,家庭确实十分贫困。父亲陈中敬痴呆,弟、陈虎患有精神病。本人于2005年在外务工摔伤残疾,只能靠其女在外务工挣点钱回家将危房改建。在购砖时,差购砖款2000元。四处借款无果,但又只差2000元的砖。在任何人不敢借款给他的时候,他来找互助社,经互助社研究,决定给他提供2000元贷款。当时互助社提出方案,如果他家实在太穷还不上,互助社里管理人员从工资中扣出填补。一定给他解决困难,让他把房建好能够居住。陈桂财借到2000元之后,立即把砖购回,2016年成功住进了新房。到借款到期时,互助社本计划把贷款展期,让他用钱购置点家具。他说:“不行!我一定要守信,因为当时在绝境中你们帮了我!我非常感谢你们,账就不转了,我叫我女儿在外务工节约点,如数如期还上。我还要叫我的儿女不要忘记互助社对我家的关心和关照,终生感谢!


“民富中心”模式农村合作金融案例之一


案例三:二社肖建英的哥哥得了肾结石病,在医院住院一周不见好转。通过医生确诊需立即手术,但是需要3万元。家中只有1万元下差2万元,找到信用社、他们说:这么急!我们无法办理。找亲戚朋友却说没有这么多钱,后来找互助社试试看,互助社马上决定帮助她。因为肖建英的哥哥不是社员,只是肖建英才是互助社的社员。互助社立即把钱借给肖建英,叫她转借给她哥哥急用。互助社以最快的速度,一个小时时间办好手续,把现金给了他,他哥哥立即手术,解决了他们家中的燃眉之急。这个事情在村里产生极大反响,村民对互助社竖起了大拇指,说互助社是我们的贴心人!

案例四:农民要发展缺少资金是关键,琳瑛村二组李大富,男、现年37岁,本人从业驾驶员多年,现看准农村供给侧改革的重大改革时期。在本社承包土地近百亩,发展果树种植柑桔。自己要发展,缺少资金是关键,购果树种苗需要投资壹拾万余元。找亲朋好友借款肆万多元,再借无门,后来在我们互助社借款伍万余元。全面购回果树种苗。先建苗圃近二十亩,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在2017年十月后全面移栽,为我村农业建立一个亮点。

案例五:建好新居乐享幸福,琳瑛村一社杨崇文、男、现年54岁。本人残疾,妻邓玉珍生病、家庭贫困,因贫困儿子与儿媳矛盾离异。要改变家庭面貌,首先要改变住居。杨崇文将土木结构瓦房进行改建。在购砖时,下差砖款两万余元,因异地搬迁和D级危改面大。砖价一天一价,他心中非常着急。申请在互助社借款两万元,材料全部购齐,现已改建成功。他非常感谢我们互助社。

案例六:真心帮贫困、爱心暖人心,琳瑛村一社陈桂财、男、现年47岁。本人残疾,因家庭贫困妻子外出多年无音讯,家中全靠陈桂财一年维持家庭生计。特别是住房十分破烂,急需建设、在购材料时下差款两千元,四处求借无果。找农商行借,农商行说:“你数额小,办你这么小的数额,我们办理业务成本太高无法办理!”事后又找互助社借,有社员说他家很穷能不能还上,有无问题。后来我们商量决定借款两千元给他,如果真的还不上,我们互助社管理人员就给他垫上。给他办理后,他家把材料购齐、已改建成功入驻。他家两代人都非常感谢互助社对他家的帮助,但他也非常诚恳,到期如数地归还了。

案例七:扶贫互助社助推贫困户互相帮助,琳瑛村一组张君常、男、现年41岁。本人有一农用车,主要给农村建房户运材料。因我们处公路烂,运输十分困难。全村有贫困户30户建房、17户异地搬迁、13D级危房改造,运材料非常困难,只有选气候条件好的时候才能运输,他见此状况非常急。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他把砂石等材料,不管农户需不需要,都抢时间运到自己家中堆放准备好。及时转借给所需要农户。但有一难题,准备材料需要垫付资金,没办法只有找互助社借资金解决,我们互助社见状也积极支持,给贫困户易地搬迁和D级危改户解决了大问题。一是随时需要随时有,二是价格不超其他车辆的费用,三是需要多少用多少、不浪费。为每个贫困户家庭节省几千元,贫困户非常称赞办了一件大好事。

案例八:扶持种养业、持久发展有后劲,琳瑛一社张明常、男、现年62岁。本人常年生病,妻患有精神病。外出务工无技术、不能干体力活,他有养鸭技术、在他家门口养鸭一年上万只。他前些年无资金,一年只能养几百只,收入小、不发展后劲。后到我们互助社借款两万多元持续几年滚动养鸭。2017年可收入近壹拾贰万余元,出去成本远远高于一个外出务工人的收入。他逢人便讲:“互助社支持了我,我得到了发展我们家永远不会忘记!”

案例九:种好土特产、助推大发展,琳瑛村四社李敏、男、现年43岁。本人母亲常年生病,家庭十分贫困。2017年因为易地搬迁,家中实在无钱先垫款修建。因原家中有人生病,负有外债后无法。只好找我们互助社借款伍万元,用于建房垫付款。剩余一部分,他大力发展本地土特产。种植土烟两亩,黑瓜子一亩。今年两项可收入一万多元。为脱贫增收起了大作用,他还打算明年扩大规模、大力发展。到易地搬迁补助款到后,土烟、黑瓜子两项收入足额能还上借款。在我村也给贫困户起了带头作用。将成我村立村产业,把小品种做成大规模。她感动的说:“互助社帮贫困户断了贫困的老根根!”


  互助社践行宗旨,把温暖送给最需要的人。2016年,互助社发展非常好,于是拿出一些盈余帮助村里困难的农户。互助社给患癌症的姜胜悦在生命最后一刻送去现金看望。虽数目不大,但却温暖了他的心。得到了他们家的感谢和赞扬。在重要节日期间,春节、元旦期间互助社给百岁老人张守林送去现金300元,他感动的说:我活了一百岁也难遇上这么好的一个组织,这么多的好心人。又给近90岁失去独子的高龄老人送去现金200元。他也感动的热泪盈眶激动地说:只有共产党才这好,只有共产党的经济组织才这么好,有共产党培养的人才这么好!

扶贫互助社要为发展农村产业服务,要为广大社员服务,要为贫困户做贴心人。随时随地关心帮助贫困人口的生产发展和生活需要,要很好的与脱贫攻坚对接。发挥好脱贫攻坚的动力,起到脱贫攻坚的效应。搭建好脱贫攻坚的平台,挪动本村和邻村贫困人口的经济发展,为琳瑛村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内容由四川仪陇县马鞍镇琳瑛村扶贫互助社提供)

话题:



0

推荐

白澄宇

白澄宇

289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任职于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兼任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普惠金融创新中心联席主任,曾参与创办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并兼任秘书长。 北京大学国际经济学士与国际金融硕士。长期从事农村发展、扶贫和小额信贷项目管理工作,在这些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还拥有深厚的国际合作经验和广泛的国际合作渠道。 将UNDP提出的inclusive financial sectors概念引入中国,并翻译为“普惠金融体系”一词。之后一直致力于普惠金融体系在中国的建立,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成为国家金融改革战略目标。主持成立了国内第一个P2P行业的自律委员会,推动了P2P行业的合规发展。目前致力于推动农村合作社与资金互助业务的创新与规范发展,推动共享经济模式的创新。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