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从2005年由中国小额信贷联盟从联合国引入普惠金融体系概念,到2016年国家正式颁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到2017年各大商业银行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中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事业正在推向高潮。政策日趋明朗,制度逐步完善,措施正在落地,已见初步成效。但是,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格局依然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特别是中国金融体系最欠缺也最需发展的农村金融领域的普惠化程度依旧落后于整体发展水平,其落后程度甚至有拉大的趋势,二元金融结构依旧明显存在,普惠金融要解决的公平问题依旧没有发生根本改观。
 
农村金融发展落后不仅是金融体系自身的问题,根本原因是三农领域长期没有解决的制度问题,其中包括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流转制度、农民资金互助制度等等。
 
为解决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问题,扶贫系统大力推进“特惠金融”措施,向贫困户普遍发放政策性贷款,虽然能暂时满足精准扶贫的工作需要,但这种政策性金融模式不具备可持续性,难以实现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研究者普遍担心,这种政策性的金融模式不仅不能持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还有可能扰乱农村金融市场,破坏农村信用体系。   
 
数字普惠金融正被推崇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灵丹妙药,但是有运用条件的,包括公平和普及的信息服务网络、互联网和信息科技知识和技能、成熟的商业模式等等。归根到底,数字技术必须与实体经济和现实制度相结合,脱离实体经济支撑的数字金融是浮云,难以形成有效的降雨。比如,目前农村网络贷款借电子商务进入农村,但绑定消费品销售(下行业务)信息的消费信贷发展迅速,而解决农民生产所需资金的生产贷款因农产品上行困难而很难开展。数字金融目前在农业信贷领域同样束手无策。
 
产业链或供应链金融是目前农业信贷领域最成熟的模式,逐渐成为热潮。但是,很多投资者只想在已经形成的供应链上掘金,坐享其成,而不愿意投资打造供应链。没有成熟的供应链,何谈供应链金融?何况,分散的小农如果无法被纳入供应链体系,也无法通过供应链金融为其服务。
 
这些问题的根结不再互联网技术或数字技术,而在制度和商业模式,也许新技术可以用新模式解决老问题,但必须深入乡村,与各利益相关方密切交流,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更重要的是,农村的制度变迁是长期欠账的结果,需要长时间和巨大的投入才能有效得到发展,那些急功近利的投资者是没有勇气和耐心去开发的,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去耕耘。
 
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特别是农村金融的发展,不能坐在会议室里空谈,要到农村去,到田野去,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才是真心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正确姿态。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在20余年公益小额信贷实践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正开展新一轮农村金融创新实践,核心是建立三位一体的农民合作社体系,在农民合作社体系内发育供应链体系,开展供应链金融。农民合作社体系一旦建立起来,会形成一个相对闭环的交易结构,不用依赖外部资本。如果外部资本在农民合作社建设初期帮助其发展,可以在未来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找到自己的营利模式,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农民合作社体系不欢迎那些袖手傍观、等饭做好后想分一杯羹的投机者。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普惠金融创新中心低调成立并开始工作。这个中心是由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设立的“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项目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开办的。我荣幸兼任了该中心联席主任。创建这个中心的初心是借鉴国际普惠金融领域的经验,研究中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发现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案例,提供普惠金融政策建议,促进普惠金融创新实践。最终取名为创新中心,就是要把重点落实在创新实践上。创新中心正在执行的一项研究是梳理国外大型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的模式和经验,希望对国内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事业部有所启示。
         
          普惠金融切忌空谈,要深入创新第一线实践
话题:



0

推荐

白澄宇

白澄宇

289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任职于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兼任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普惠金融创新中心联席主任,曾参与创办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并兼任秘书长。 北京大学国际经济学士与国际金融硕士。长期从事农村发展、扶贫和小额信贷项目管理工作,在这些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还拥有深厚的国际合作经验和广泛的国际合作渠道。 将UNDP提出的inclusive financial sectors概念引入中国,并翻译为“普惠金融体系”一词。之后一直致力于普惠金融体系在中国的建立,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成为国家金融改革战略目标。主持成立了国内第一个P2P行业的自律委员会,推动了P2P行业的合规发展。目前致力于推动农村合作社与资金互助业务的创新与规范发展,推动共享经济模式的创新。

文章